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

  第二类为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投投贷、名校贷等;

  第三类是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也有相应的面向大学生的贷款业务。

  随着这些网贷机构的异军突起,一些P2P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网络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大学生权益,已经引发部分家庭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不良校园贷大多具有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像滚雪球一样使原本的千元贷款滚成万元乃至数十万欠款。它披着具有诱惑力的迷人外衣,打着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旗号,喊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总有一款满足你的口号,像金融毒品一样让大学生欲罢不能。

  校园网贷诈骗套路知多少

  【套路一】以好处为诱饵,引诱贷款

  诈骗分子在大学校园内以“给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以自己的名义在网贷平台贷款,事后给大学生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现金作为“好处费”,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自己来还,与帮其贷款的大学生毫无关系,然而一但贷款成功,便人间蒸发。

  【套路二】发布虚假广告,骗取押金

  诈骗分子一般在搜索引擎上大量散布虚假网络贷款信息,待大学生搜索到该公司信息后与其联系,便伪造贷款合同,并要求大学生缴纳数千元的保险金,有些还会继续以信誉不足等为由,多次要求学生向其转账。

  【套路三】骗取学生信息,迅速转账

  诈骗分子还会先通过各种手段,如制作虚假贷款申请表获得大学生手机暂时使用权、银行卡以及个人信息,将银行卡与自己的微信、支付宝等绑定后再交还学生,并以该大学生名义在网贷平台多次办理大学生贷款,时刻关注到账信息,一旦到账迅速转移,随后销声匿迹。

  【套路四】谎称“黑户”漏洞,套现分红

  诈骗分子谎称大学生分期贷款可以操作为银行内部的“黑户”,从而不用还款,可以利用这一软件漏洞赚钱。这种主要方式是让大学生分期贷款购买高端电子产品后再低价出售,套现后诈骗分子成功“分红”。

  【套路五】额度小,期限短

  “额度小” 是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借款需求;“期限短” 是为了间接提高贷款利息,而且短期的总利息看起来不会很高, 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真正计算贷款成本,费用是非常高的,因为它还包括了手续费及其他费用。若借款学生未按时还款,逐日累积,还款能力将受影响。

  【套路六】采用“砍头息”

  给借款人发放借款时,贷款平台会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是“砍头息”。比如,甲借给乙5万元,但在付给乙钱的时候,甲将扣除5000元作为利息,也就是说,乙实际拿到手的钱只有4.5万元。

  【套路七】还不起款?给你介绍还款路径

  若借款学生还不起款,放款人往往会主动为其介绍另外一家贷款公司借钱,还上一家公司的欠款。这意味着借款人将签下更高额的欠款合同,引发“连还贷”。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后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高,后患无穷。

  学生群体如何防止掉入校园网贷的“陷阱”?

  ★ 严守个人信息

  要严密保管好个人信息及证件。学生群体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防止被心怀不轨者利用,造成个人声誉与利益的损失。

  ★ 认清正规平台

  一定要找到正规的平台办理贷款业务。现如今很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助学贷款等项目,当遇到资金问题时,学生群体要加强与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等的沟通交流,以防不法分子的乘虚而入。

  ★ 贷款用在正途上

  大学生应当适度消费,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风险意识,不能为了满足眼前的享乐和攀比心理而过度消费。

  ★ 加强防范意识

  识别出网贷中的陷阱。很多“校园网贷”平台对申请贷款的大学生的审批流程非常简单,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来确认信息,容易造成信息披露和不文明的催收。

  ★ 一旦调入陷阱 请寻求法律保护

  法律是道红线也是一道护身护。作为大学生不要参与不良校园网贷,不做网贷代理,不宣传网贷,不触碰法律这条红线;如果深陷网贷陷阱,一定要寻求警方的帮助,寻求法律的保护。按照最高法新司法解释,民间借款的利率有两道杠,一个是年利率24%,所有不超过这个利率的收益都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借10000元钱一年利息最高不能超过2400块钱。”还有一个关键数值是年利率36%,是对于已偿还利息的约定。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的利息高于年利率24%,但不超过36%,也是可以的,想要回来法律不支持。但如果已经偿还的利息超过了年利率36%,法院支持其要求返还超过的部分。

  案例:轻信“刷单就能轻松获报酬”,掉入网贷陷阱

  江苏A大学大二学生钱某认识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唐某。唐某告诉钱某,他们公司正与多个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合作,招聘学生做兼职,只要帮忙在平台上“刷单跑量”,就能轻松获得报酬。做兼职的学生事前可以签订一份免责协议,一旦还不起钱,兼职学生不承担责任。由于“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某一口答应了,和唐某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某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提交申请后,钱某很快接到贷款平台的客服电话。核实完信息后,半小时内,钱某的银行卡就收到了1万元,他随即将借款转给唐某,同时拿到1000元的兼职报酬,并被告知以后还款的事就不用他管了。但两个月后,当钱某接到贷款平台催促还款的电话时,唐某的手机却再也打不通了。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南官大道188号

全国客服热线:95347 邮政编码:318050

COPYRIGHT 2003-2019 TaiL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8676号-1 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288号本网站支持IPv6

  • 泰隆银行
  • 微泰隆